(網經社訊) 6月28日,藥師幫登陸港交所,定價每股20.00港元,籌資2.15億港元。開盤首日,藥師幫股價盤中一度漲超15%,截至午間收盤,漲8.25%,報21.65港元/股,總市值136.9億港元。因長期低價銷售藥品,藥師幫也被稱為“醫藥界拼多多”。對此,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電商快評予以解讀。(詳見網經社專題: 2022年GMV378億元“藥界拼多多”藥師幫登陸港交所http://www.sprainedelbow.com/zt/ysbqy/)
觀點一:“平臺+自營” 藥師幫賦能醫藥流通數字化
對此,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表示,藥師幫通過電商平臺以及SaaS服務模式重構了醫藥流通供應鏈,鏈接了上游藥企經銷商以及下游藥房,實現了數字化賦能,優化了醫藥流通效率。藥師幫搭建平臺,從上游供給端看,優化了上下游的信息差,提高生產效率;此外,豐富了上游銷售渠道。從下游需求端看,縮短了流通環節,信息透明化,提高交易效率。
但從業務組成來看,藥師幫的業務由自營和平臺和創新三塊業務組成。其中,主營自營業務毛利低,賺的差價;平臺模式是則賺取的是傭金,平臺上的上下游越豐富,收益越大。但這同時做自營又做平臺的模式面臨著監管風險,藥監局此前發布的《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(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)》規定,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得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活動,即互聯網醫療平臺企業不能同時經營自營業務。此外,隨著行業數字化的深入,大藥廠或自建平臺,加上其他同行的競爭,藥師幫依舊需要再上下游獲客上下功夫。
觀點二:平臺擴張致虧損
招股書顯示,藥師幫營收持續增長,但同時,期內藥師幫錄得的虧損分別為5.72億元、5.02億元及15億元;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 2.77 億元、3.44 億元、1.25 億元,經調整凈虧損率分別為4.6%、3.4%、0.9%。對此,陳禮騰表示,虧損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司空見慣,互聯網企業通過資本助推公司快速擴張,以虧損換規模,搶占市場優勢地位,后期再通過規模效應降低邊際成本,以及領先的市場地位提高議價能力。藥師幫也正是因為業務擴張帶來的相關成本及開支抬升。
觀點三:巨頭紛紛布局 醫藥電商發展空間巨大
目前上市的數字健康企業按市值排名依次為:京東健康(1460億元)、阿里健康(587億元)、平安健康(199億元)、藥師幫(126億元)梅斯健康(67.03億元)、思派健康(54.75億元)、智云健康(41.4億元)、叮當健康(33.3億元)、藥易購(29.25億元)、1藥網(15億元),藥師幫市值位列第四。
陳禮騰表示,數字健康領域按模式可分為醫藥電商以及互聯網醫療。其中,主流醫藥電商公司包括有:(1)B2B類:藥師幫、合縱藥易購、商康網、金利達藥品交易網等;(2)B2C類:阿里健康、京東健康、1藥網、藥幫忙、藥房網、健客等;(3)O2O類:叮當快藥、上藥云健康等。而主流互聯網醫療公司有:微脈、丁香園、微醫、春雨醫生、醫聯、妙手醫生、思派健康、梅斯健康等。
從融資情況看,2023年1月至6月,國內數字健康領域共發生了10起投融資事件,融資總額超2.1億元,涉及的公司包括:柏源健康、醫日健、華寧世紀、旗云健康、多問醫生、福鑫科創、妙智康、原萃方圓里、Glowe 閣樓等。
陳禮騰認為,目前大多數企業目標集中于醫藥流通下游,做的是面向消費者的生意。而類似藥師幫聚焦于中上游的醫藥流通數字化,難度更大,鏈條更長,依舊有較大的發展空間。